行业动态
特色生鲜农产品e路卖全国
发布人:王娟 发表日期:2019-11-21 13:50:26 来源:河南日报
深秋的菊乡大地,稻田里白鹭嬉戏,茶山碧绿万亩连绵,累累硕果压枝低,田园美景,目不暇接。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汇水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宝天曼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所在地,内乡县依托绿色生态资源发展绿色产业,挥毫泼墨书写了“绿起来”与“富起来”良性互动的大文章。
返乡还种地端起“金饭碗”
走进内乡县赤眉镇宝田漫家庭农场,晚熟豆角田里,满是忙碌的身影。
捆绑、码放……碧绿的长豆角装筐上车。
投放、撒盐、浇水……长豆角经浸泡初加工后,运往湖北、四川等省份销售。
农场主杨文明的电话一个接一个,进入豆角收获季,前来订购的客商络绎不绝。
“回来种地端上了‘金饭碗’,现在挣的是‘有机’费,赚的是‘绿色’钱。”作为一名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杨文明从2015年发展起豆角产业,通过县里农技专家保姆式服务、从郑州蔬菜研究所里引进种子,他逐渐摸准了市场的脉搏。
眼下,杨文明创出的这条集种苗培育、蔬菜示范种植、产品技术推广、销售加工于一体的特色发展之路,带动“豆角版图”遍布5乡镇14村,其中带动140余户贫困户稳定增收致富。
新主体集聚特色园开花
农民陈勇最近心里乐开了花:今年返乡种上了2亩晚熟长豆角,刨去各项投入,三个多月的“豆角季”,两亩田净收入超一万元。
“谁说土里长不出金疙瘩?”陈勇告诉记者,杨文明带来的好产业,通过“基地+农户”的模式,让他不仅丰产增收,还兼顾了家里多病的老人、小孩。
近年来,内乡县按照市场带龙头、龙头促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把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采取政策扶持、项目支持、协调贷款、培训指导、奖励评比等多种有效措施,鼓励引导返乡人才、乡村能人、种养大户等投资创办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358个,家庭农场800余家,省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8家,累计带动农户4万余户,其中贫困户达1.3万余户,为推进全县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截至目前,该县发展以生态蔬菜、林果、食用菌、茶叶等为主的特色产业示范园区300余家,并以园区为技术推广辐射平台,带动全县“三品一标”生产基地面积达32.8万余亩,占农产品生产总面积的42.7%,产量达14.6万余吨,产值超9.6亿元。
贴上绿标签有机赢生机
好山好水好果实,在这里并不鲜见。
“种出来的猕猴桃名气更大、更值钱了。”这是大桥乡灵山猕猴桃种植合作社理事长谢建廷的直观感受。果园种植的猕猴桃论个卖,还供不应求。
而在灌涨镇,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遥控灌溉、无土栽培、智能控温……中以高效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内,番茄树上挂,鱼戏菜叶间,科技范儿的蔬菜吸引着一拨拨观赏采摘的游客、研学的学生。园区里的蔬菜“不二价”。一棵生菜10元,小番茄一斤20元……
“拿水培生菜来说,从种苗到长成只需28天,全年实现不间断循环生产,更重要的是保证了我们生产的蔬菜是绿色食品。”园区经理庞博向记者介绍。
向绿而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让放心农产品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品牌,贡献出乡村振兴“新”力量。
内乡核桃、赤眉油桃、花园黄酒、宝天曼香菇、郦邑贡菊、赵店紫薯、大桥柑橘、琴溪茶叶……乘着互联网的强劲东风,内乡特色生鲜农特产品e路飞向全国各地。
“农业+文旅”“农业+养生”……多种融合模式百花齐放,马山口红色文旅基地、七里坪森林小镇、赤眉油桃沟、余关核桃山等一大批特色农旅景区相继涌现,每年吸引100多万游客慕名前来,“带火”了农村经济,带出了一条农民致富的新路子。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或带有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

2、本网未标有“来源: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的作品均为转载稿,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 绿蓝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7063786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23号 技术支持:方正国际软件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 邮政编码:100801
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 1024*768以上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