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析
如何解决农业电商面临的瓶颈
发布人: 发表日期:2015-10-19 09:57:28 来源:农民日报

农业电商面临瓶颈

包装概念一哄而上不合适。农业拥抱“互联网+”,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改造农业,同时也要符合农业行业本身发展的特征,在农业与互联网的碰撞与融合中找到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逻辑。“互联网+农业的本质是深度融合和发展模式的创新,现在很多企业利用这个概念包装上市,一哄而上,我觉得不太合适,还是要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表示。

传统互联网模式的农业电商陷入舆论危机。随着以“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帮助采购商找货源”为主要模式的一亩田被爆出“资金链断裂”“大裁员”,以及“资方撤资”“交易数据造假”等问题,传统互联网模式的农业电子商务陷入舆论危机之中。

抽样、验货等环节无法转移到线上。农产品是非标品,对于渠道商来说,采购依然需要通过线下的实地进行,抽样、验货等种种程序无法转移到线上,同时传统大宗渠道的对接模式,只不过是从线下到线上的迁移,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

流通产业发展仍然滞后。易观商业解决方案高级合伙人张耀文认为,我国农村流通产业发展仍然滞后也是制约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原因。缺乏统一规划,各地区物流基础建设发展不平衡,有保障的农村物流覆盖范围有限,农村需求分散导致“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尤其突出。

对全产业链的改造才是王道

需要各个参与主体意识和观念的转变。张耀文认为,农业拥抱“互联网+”,首先需要各个参与主体意识和观念的转变。作为“互联网+农业”这场变革的主体,农民能否接受互联网的洗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农人”,才是互联网与农业进行深度融合的关键。中国农业发展基金董事长吴文军认为,当务之急首先是充分调动农民接受互联网从而转变传统经营的积极性,培训农民了解“互联网+农业”运作模式与操作方法。

关键看能否给农民带来利益。在云农场联合创始人熊彬看来,“互联网+农业”是否行得通关键要看能否给农民带来利益。“像测土配肥技术,之前已经推广很多年了,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就是因为不是从农民利益出发的。而我们现在所服务的可信农场,每块地都要测,每个乡镇有一个测土站,真正实现了个性化生产,能保证农民利益。”

要融合整个产业链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方创资本认为,“互联网+农业”现在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网络普及化、产品差异化、经营集约化、服务深度化将推动互联网向农业继续渗透。通过重塑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融合整个产业链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形成一个农业互联网生态圈,能创造极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价值,农业产业链中每个环节约有万亿级的市场,未来这个领域一定有轻量级的BAT出现。

用互联网技术将农业的各个环节打通。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进入传统农业,将给农业转型带来契机,通过育种、栽培、灌溉、收割等环节,倒逼“精细农业”,让农产品全产业链产生化学效应。推进互联网和农业达到真正融合的关键,应该是着眼于整条产业链的融合而不仅仅是其中的某一环节。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或带有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

2、本网未标有“来源: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的作品均为转载稿,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 绿蓝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7063786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23号 技术支持:方正国际软件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 邮政编码:100801
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 1024*768以上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