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析
构建农业现代化体系的六个关键点
发布人: 发表日期:2015-10-27 10:17:07 来源:安徽日报

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推进农业现代化,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美好乡村的必然要求。省委、省政府将农业现代化纳入“调转促”的“十大工程”,作为重点任务部署推进。 “十三五”时期,安徽要在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上取得突破,关键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三大体系,着力在三产融合、结构调整、主体培育等六个方面下功夫。

突出三产融合,增强产业竞争力。 “调转促”要求加快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新格局”,这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十三五”期间,应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市场的思维抓农业,按照农牧结合、种养加销旅等深度融合的思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工业,打造“互联网+”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主攻大宗农产品加工转化,发展粮油、肉奶、水产、蔬菜、水果、茶叶、中草药、林特产品、食用菌、纺织服装等加工业。依托农业资源,建设一批国家级食品产业基地,加快建设特色明显、结构布局合理的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培育若干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环城市乡村旅游集聚带。发挥皖南、皖西山区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养老休闲、健康养生和康复产业。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催生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金融、益民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形成安徽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体系。

突出结构调整,增强综合生产能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调转促”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现实选择。“十三五”期间,应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作为农业大省,我省要切实担当起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的重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大力推进粮食绿色增长模式攻关,建设一批优质高效粮食生产基地和粮食生产大县,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优化调整粮经饲作物生产结构,鼓励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提高秸秆饲料化水平,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的现代农业结构。因地制宜,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实现错位发展,提升农业整体效益。皖北重点建设优质小麦、玉米、畜禽产品生产基地,皖江地区重点建设优质水稻、油菜、棉花和优质水产品基地,皖南皖西重点布局绿色有机稻米、茶桑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突出主体培育,增强服务带动力。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十三五”期间,应按照“调转促”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支持大学毕业生、农村实用人才、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外出务工返乡农民,领办、创办家庭农场和合作社。鼓励农民合作社以法人身份按产业链、品牌、产品等组建联合社。支持龙头企业通过重组、兼并、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打造龙头企业 “甲级队”。鼓励龙头企业采取订单、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领办产业化联合体,与农户、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形成紧密型经济利益共同体。引导农户依法有序流转承包地,推进土地租赁、托管、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按照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积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推广、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村金融保险等服务。

突出资源集约利用,增强绿色发展能力。强化资源保护,加强生态建设,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加快我省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内在要求。 “十三五”期间,应按照“减、退、转、改、治、保”要求,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和南方草地开发利用工程。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有机肥和缓释肥,逐步减少化肥使用量。实施植物保护建设工程,大力推广综合技术和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开展智能灌溉和现代化灌区示范片建设。全面推进秸秆还田,加快秸秆电厂建设,大力推进秸秆养畜。利用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生产沼气、有机肥,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工程。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源治理,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严守耕地、水资源、林业生态保护红线。

突出基础稳固,增强保障支撑能力。打牢农业基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保障,是“调转促”的重点任务。 “十三五”期间,应加快高标准农田、水利、道路、电网林网互联网建设,加大应对自然极端天气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业抗风险的能力。加快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加大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力度,改善人居环境。实施农业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一批关键瓶颈技术。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为技术支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育种新机制。深入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构建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加快农业物联网示范区、示范县建设,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加快建立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加快职业农民培育,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新型农民队伍。

突出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改革创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为适应新常态、破解“三农”发展难题,必须通过改革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十三五”期间,应在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2016年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节约集约使用、依法自愿有偿使用和退出的宅基地使用管理制度。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稳妥开展农户承包地有偿退出试点,引导有稳定非农就业收入、长期在城镇居住生活的农户自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和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保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推进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和粮食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工作。制定支持政策,增强农业投资的吸引力,引导工商资本有序进入农业。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扩大保险范围,提高补偿标准。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集体产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建立顺畅快捷、规范专业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体系。抓好经营性资产改制,加快推进区域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以贫困村为重点,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或带有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

2、本网未标有“来源: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的作品均为转载稿,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 绿蓝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7063786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23号 技术支持:方正国际软件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 邮政编码:100801
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 1024*768以上分辨率